对于近年来,启动用蓄电池不断完善并加以改进,新型启动用蓄电池于传统蓄电池相比,新型启动用蓄电池的电容可以在-30℃~+60℃的环境温度下工作,同时还具有快速充电、大电流放电、内阻低、循环寿命达10万次以上的超长寿命等优势.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启动用蓄电池的特点和修复步骤.
![启动蓄电池 启动蓄电池]()
一、启动用蓄电池的特点
新型启动用蓄电池的特点总结:
1、超快速充电:充电10秒~10分钟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%以上;
2、超大电流放电:大电流放电能力超强,能量转换效率高,过程损失小,大电流能量循环效率≥90%;
3、超低内阻;
4、超耐宽温:超低温特性好,温度范围宽-40℃~+70℃;
5、超长寿命: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~50万次,没有'记忆效应'.
![启动蓄电池 启动蓄电池]()
二、启动用蓄电池的修复步骤
1、用高频活化仪采用0.1C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(C表示电池容量,例如容量为50Ah的电池,则充电电流为:0.1×50=5A).当电池电压充至14.7V时,此时用比重计检测单格酸比重,并记录下来.然后将电流调至0.05C进行脉冲除硫修复.10小时左右对电池的单格进行酸比重检测,若酸比重无变化,则可排除电池硫化故障.若酸比重上升但没达到要求(正常酸比重值为1.28g/cm3)则继续除硫修复,若长时间除硫后酸比重不变化且达不到要求,则需重新调配酸比重.若酸比重达到要求可停止脉冲除硫修复.
若电池通过除硫修复就修好的,且自放电不严重,则可以认为修复结束.
2、电池经过上述操作后,若出现电解液严重混浊或是自放电严重(活性物质脱落沉积于底部造成的正负极搭接),排除内部硬短路后.那么需要更换电解液来解决故障.
首先采用C10(C表示电池容量,例如容量为50Ah的电池,则放电电流为:50÷10=5A)的放电电流将电池放电到0V,将电解液倒掉(可倒入装有石灰的塑料容器里,避免腐蚀及污染环境).如果倒出的电解液中有颗粒状的褐色物质,则正极版活性物质脱落的很严重,这样的电池可直接报废.电解液倒出后,用开水清洗电池内部,直至倒出的水不在混浊,最后再用蒸馏水清洗一次.
有些电池装配的空间较紧,杂质沉淀在底部后从注液孔无法倒出,这时就需要在电池底部打孔.每一个格都是独立的,所以需要打六个孔(打孔时可先将内部电解液倒出一部分后,将杂质留于一角后进行)清洗完毕后挫出麻面,再用AB胶或其它耐酸的胶进行密封.24小时后再注入电解液.
3、清洗完毕后,注入1.34g/cm3比重的电解液,然后用高频活化仪采用0.1C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至14.7V.然后调小电流至0.05C再充电10小时左右即可.充满电后测量每格酸比重是否符合要求,不符合的进行调配.
4、静止一天后测量电池容量,合乎标准后,即可交客户使用.若还是存在自放电现象则可作为报废电池处理.
以上就是'启动用蓄电池的特点和修复步骤'的详细内容,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咨询我们.